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深切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奉献。
上个周末,趁着闲暇时光,我们一家前往了妻子闺蜜的家中做客。 一进门,便看见她12岁的儿子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场线上足球对战游戏中。他双眼紧盯着平板电脑的屏幕,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口中还不时地呼喊着战术:“快,传球!射门啊!”他身穿限量版的足球运动衫,手腕上佩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智能运动手表,角落里整齐摆放的足球护具更是彰显了他对足球的热爱与执着。 此时,孩子的父亲想要向我展示一款新安装的软件,却因操作不熟练而求助于儿子。他隔着茶几,轻声呼唤着:“儿子,能帮爸爸看一下这电脑里的新软件怎么用吗?我有点儿搞不明白。” 孩子却眉头紧锁,不耐烦地回应:“哎呀,爸,我现在正忙着呢,这事儿等会儿再说吧。”过了许久,父亲再次催促:“儿子,你能不能现在帮我弄一下?” 孩子终于不耐烦地放下手中的平板电脑,一脸不悦地走过去,嘴里嘀咕着:“你就别瞎折腾这些东西了,不懂还乱动。看,这样不就搞定了吗?”说完,他便立刻转身回到座位上,继续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丝毫没有留意到父亲那自嘲的一笑以及眼中难以掩饰的失落。 这一幕,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这看似平凡的家庭场景,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部分年轻人在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时,对长辈需求的冷漠与忽视,让人不禁感到无奈与痛心。 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初闻此言,我尚不解其意,历经世事之后,方觉此言甚是贴切。 在成长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人对父母的见识与言行颇多微词,认为他们土里土气。然而,可曾想过,正是父母平日里的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 待我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接触的事物愈发繁多,不知不觉中,便开始察觉到父母的诸多局限。渐渐地,心中对他们产生了嫌弃之情。 我们曾手捧着父母辛劳挣来的血汗钱,去学习他们未曾触及的知识,游历他们未曾踏足的地方,见识他们一生都难以目睹的世面,享受着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这本是好事,象征着我们的成长与进步,值得欣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开始飘飘然,自认为比父母更强大,对他们挑剔不已,嫌弃他们与时代脱节,行动笨拙,无法融入自己的社交圈。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一词,被不少年轻人用来衡量父母的行为。他们认为,父母所做的许多事情似乎都“得不偿失”。 譬如,他们辛苦捡废品换来的钱,尚不够在餐馆享用一顿美食;务农所得的微薄收入,与外出打工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殊不知,这些看似过时的行为背后,蕴藏着父母在艰苦岁月中磨砺出的生存智慧。昔日物资匮乏,生活艰难,这些本领曾是维系家庭生计、养育子女的关键所在。 那些在我们眼中显得老土的生活习惯,无一不是他们历经半生风雨、摸爬滚打所积累下来的生存之道。 他们本身并无过错,只是时代飞速发展,昔日的智慧在新时代中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遭到我们的嫌弃。 我们80后的父母,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当我们在青春年华里享受着知识的滋养时,他们却在同样的年纪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生活四处奔波。 其实,他们并非不懂精致生活,也非不知时尚潮流,而是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全部倾注在了我们身上。 如今,我们在消费上显得颇为大方,一顿饭便轻易地花费大几百元。然而,我们的父母却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终日为生活琐事操劳不已。 在我看来,这并非他们让我们感到羞愧,而是我们在追求享乐的道路上步伐太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根源。 这或许正是人性中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坦然地接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却对他们的付出方式吹毛求疵;我们一心追求理想中的生活,却忽略了是谁赋予了我们追求的能力和勇气。 事实上,父母并非不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是他们将最好的一切都留给了我们。 因此,无论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取得多么耀眼的成就,都应该铭记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父母,便是这样的英雄,他们用一生的默默奉献,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用理解与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们那份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