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情感记忆的符号,央视春晚的节目历经严格筛选与精心策划,能够登上这一舞台,无疑是对实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肯定。这既是一场选择,也是一场激烈的竞争。
总台春晚首次携手技术合作伙伴,在全球科技竞赛的浪潮中,阿里云所肩负的,不仅仅是春晚的技术支撑重任,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AI与算力强大实力的重要窗口。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其决定重返春晚舞台,背后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阿里巴巴将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展望未来,它不仅仅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商巨头,更将在云+AI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科技领军者角色,这是阿里巴巴在新时代背景下最为耀眼的标签。
面对任何挑战,阿里云都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精彩答卷。
解密“云上春晚”
今年,阿里云凭借全球云基础设施与通义大模型AI技术,成功为春晚提供了云转播支持。
以往,春晚的转播依赖于卫星+专线的传统方式,其中卫星传输为主,专线作为备用。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这种传统转播方式逐渐暴露出带宽扩展性受限、传输成本高昂等弊端,以往仅能转播单一信号。
现如今,春晚已实现了多视角直播,并在近两年特别推出了竖屏春晚,这些内容均难以通过传统转播方式传递给广大观众。而云转播解决方案凭借带宽资源的灵活弹性、跨境传输能力的秒级开通、对多种信源转播的支持以及不同编码格式的兼容性等优势,成为了理想的选择。早在2021年,阿里云便与总台携手构建了“云来云往”发布平台。
据阿里云方面透露,该平台已成为2025年春晚直播信号远程分发的主要渠道。今年的春晚直播画面,正是通过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云基础设施,从北京高效分发至全球各地的授权转播机构。这一创新方案能够同时满足8K电视大屏、移动小屏等多种终端的观看需求,并特别提供了竖屏春晚、三维特效等丰富内容。
除了确保直播的稳定、高清与流畅,阿里云还运用科技手段为春晚增添了诸多“新看点”。在武术节目《笔走龙蛇》中,功夫巨星甄子丹携手众表演者,身形矫健、动作刚柔并济,充分展现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与磅礴气魄。当表演者们腾空跃起、单脚稳落、翻转跳跃之际,观众得以欣赏到“空中环绕、时空凝结”的震撼瞬间。
这种仿佛科幻大片中的“子弹时间”经典场景,所运用的技术名为“云上AI多视角呈现”,该技术曾在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相较于巴黎奥运会的应用场景,春晚节目对画质和效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需要实现全链路4K HDR画质,并以500M的超高清码率进行视频处理。这无疑对算法的时效性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阿里云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据悉,为了实现云上AI多视角呈现,项目组在进驻前便与春晚导演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最终决定在春晚演播大厅首次部署由30台相机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采用“演播厅天空环绕视角”来捕捉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阿里云春晚项目组的孙景宜介绍称,针对此次春晚的“子弹时间”效果,阿里云提供了从超高画质同步采集、数据标定、数据传输、模板预设、可视化监看预览到云端3D渲染的端到端自动化流程。这些技术均基于阿里云在制作、转码和AI领域的深厚积累,针对央媒极高标准的画质收录、处理和还原等需求,展现出了行业领先的优势。
此外,阿里云通义AIGC技术成果也在春晚节目中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在《在岁月里的花》节目的尾声,随着演唱者的悠扬歌声,阿里云通义万相技术将舞台画面瞬间转化为静态油画,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虚实交织的视觉享受。而在《方的言》节目中,背景舞美中的毛茸茸毛毡动画,同样是由通义万相利用强大的AI创作能力生成的。
在接下来的节目中,阿里云的大模型AI技术还将为舞台设计提供风格迁移、参考图生成、风格化处理等技术支持,为春晚节目的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据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保障正常央视春晚直播业务的稳定与流畅,阿里云还建立了一套专属的重保护航机制。
“人力上,我们此次在北京、杭州两地投入了多名工程师进行现场24小时值班;技术上,阿里云将稳定性保障体系与云的弹性、高可用等能力相融合,建立从平台到业务的全链路可观测能力、弹性能力、智能告警及应急处置能力等,并将现有的这些技术机制与云维小智(运维智能体)相结合,确保春晚重保护航工作顺利开展。”该负责人称。
此外,阿里云还支撑了此次春晚淘宝活动,保障红包抽奖、AI生成“云参演证”等多种春晚现场及淘宝线上活动。在淘宝“一起上春晚”活动中,用户在云参演证上用AI生成自己专属的春晚定妆照,自由挑选相声小品、唱歌跳舞、变魔术等角色。
为什么是阿里云?
总台春晚首次引入技术合作伙伴,就选择了阿里云,既有技术实力的原因,也有成功经验的加持。
大概在半年前,阿里云刚刚承接了一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电视及网络转播。
去年巴黎奥运会期间,阿里云就成为了奥运会独家云服务商,巴黎奥运会全球观看人数预计超过40亿人,超过三分之二的奥运电视及网络直播信号基于阿里云向全球分发。
彼时,“子弹时间”AI增强的多镜头回放系统、AI修复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历史影像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2024巴黎奥运会展现了奥运转播的未来,广泛应用的阿里AI技术正在将巴黎奥运转播带到新的高度。
时间拉回更早之前,2015年春节前夕,12306向云上迁移,将余票查询功能的75%迁移到阿里云上,阿里云相当于为网站分流了三分之二的流量压力;2019天猫双11刷新世界纪录,订单创新峰值达到54.4万笔/秒,单日数据处理量达到970PB,阿里巴巴核心系统100%上云,阿里云撑住了双11的世界级流量洪峰。
在多次重大事件的考验中,阿里云都未“掉链子”,这背后是阿里内部十多年对云业务的狠砸投入。
最初阿里云是不被业界看好的。阿里云起步几年,创始人王坚曾言自己“挨的骂甚至比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阿里内部并未放弃对云业务的投入,2009年,阿里的全部利润是10个亿,相当于将所有的利润都拿出来做云计算。马云彼时表态:“每年投10亿、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
到今天,阿里云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公司。不过,过往多年阿里云多作为淘天电商的支撑居于幕后,近年来,它逐渐走到了台前。
生成式AI的爆发,让算力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属于云厂商的时代来临。去年2月,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就表示,目前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
过去一年多,阿里聚焦主业,收缩战线,逐步剥离非核心资产,先是以74亿元出售银泰百货,半个月之后又宣布以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全部股权。
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阿里正从一个庞大阵线的商业集团回归到核心两件事情——电商和AI云计算,用商业的钱砸出一个硬科技的明天。
如果说电商是阿里的“明面”,那么科技就是阿里的“暗面”。如今,阿里要把“暗面”翻出来。
AI领域重要的一张牌
抓住云计算这一历史性机遇已经成为阿里的重点选择。不过,阿里云却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技术和商业路径。
阿里早在2018年底便启动了大模型研发,2022年正式发布了“通义”大模型系列,当时已处于全球领先的大模型研发梯队。2023年ChatGPT引领新一轮AI浪潮后,阿里成为全球较早研发并开放类GPT语言模型的科技公司之一。
然而,不同于如OpenAI等多数大模型厂商采取的闭源策略,阿里云是国内最早也是唯一开源自研大模型的“大厂”,也是全球唯一一家积极研发先进AI模型并且全方位开源的云计算厂商。
自2023年8月以来,通义累计推出数十款不同类型的大模型,从Qwen、Qwen1.5、Qwen2到Qwen2.5,囊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数学模型和代码模型,数次登顶多个国内外权威大模型榜单。截至2024年9月,Qwen系列的下载量已经超过4000万,海内外开源社区中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7.8万,超越Llama系列衍生模型,通义千问Qwen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生成式语言模型族群。
而就在今年大年初一,阿里云还发布了新的模型Qwen2.5-Max,是一个超大规模的MoE模型,预训练数据就超20万亿Tokens。在多项主流评测中,Qwen2.5-Max全面超越了目前最大的开源稠密模型Llama-3.1-405B以及 MoE模型DeepSeek V3,性能与GPT-4o 和 Claude-3.5-Sonnet不分伯仲。目前,模型可在Qwen Chat上免费用。
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国内仅有阿里云等2-3家科技公司拥有拥有万卡及10万卡集群建设能力。其中,阿里云支持了中国大约一半大模型公司的训练,除了阿里自研的通义大模型系列,还包括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
另外,阿里云还瞄准了更多最前沿的、最具潜力和变革性的领域。例如,吴泳铭在去年云栖大会上表示,“机器人将是下一个迎来巨变的行业。”在去年行业普遍关注语言大模型的爆发时,阿里正在悄悄狠砸物理模型研究。一旦技术有了突破,将是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可以让机器人走进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家庭。
当前,全球科技博弈更加焦灼。央视春晚第一次启用了硬科技的服务商,背后或有着更深层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科技加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阿里云所代表的AI和算力服务,是未来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其重要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凸显,成为各国科技战略布局的关键领域。
AI竞争不是单一技术的竞争、而是全栈技术体系的竞争,涵盖AI模型、芯片、云计算、开源社区等等。放眼全球,AI发展的主力军是“云计算+模型公司”。
阿里云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AI领域重要的一张牌。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着85个可用区。Gartner数据显示,阿里云是中国最大,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微软云、谷歌云和亚马逊云.
其中,亚马逊、微软都曾将阿里云视作对手。亚马逊创始人、CEO杰夫贝索斯早在2013年就说过:“阿里云将是亚马逊AWS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CEO纳德拉也表示:“云计算我们只有三个竞争对手:亚马逊、谷歌和阿里巴巴。”
AI带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将解锁更大的世界循环和生产力提升,科技企业则是撬动这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支点。从产业化落地到基础设施的完善,各国围绕AI的竞赛愈发聚焦在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与生态构建的广度延展。那些能够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并构建开放生态的企业,无疑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对于阿里云而言,聚焦主战略、告别内卷、“轻装上阵”后,下一步或将是加速全球化布局,探索AI与产业结合的更多可能性,带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