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back

今年的央视春晚因阿里巴巴的强势回归而备受瞩目。在阔别七年之后,阿里以“独家电商互动平台+云计算技术合作伙伴”的双重身份,再次夺得春晚赞助权。此举不仅标志着阿里已从反垄断的阴霾中走出,更折射出中国平台经济竞争逻辑的深刻变化,以及传统节日IP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价值重塑。

图片

一、政商关系回暖与平台经济监管新动向
阿里此次成功夺得春晚赞助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2021年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亿元后,阿里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整改。直至2024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其“整改完成”,为阿里的重返核心舞台扫清了障碍。值得注意的是,春晚赞助权一直被视为政商关系的“晴雨表”。在过去几年中,百度、抖音、京东等企业相继成为春晚的赞助商,而阿里的此次胜出,既得益于其主动调整战略以顺应“赋能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也暗示了监管态度正从“强监管”向“促发展”转变。
图片
与2018年通过淘宝参与春晚合作不同,此次阿里是以集团名义签约,并首次引入阿里云作为技术合作伙伴。这种“电商+科技”的双重身份,不仅展示了阿里的生态协同能力,也契合了国家对科技企业“硬实力”的期待。
二、技术引领:从流量入口迈向生态基石
春晚为阿里提供了展示技术创新的绝佳舞台。晚会采用了8K超高清、AI算法、AR虚拟舞台等前沿技术,而阿里云则负责保障全球200多个国家的直播流畅度,并通过实时3D点云渲染技术,为观众提供多角度的观看体验。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阿里云的战略升级——2024年,其营收增速达到了7%,超越了集团的整体水平,逐渐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增长引擎。
图片
技术的赋能更延伸至消费场景。通过AI分析用户的互动数据,阿里实现了红包派发与商品推荐的精准匹配。例如,当观众在观看非遗表演时,可以即时购买相关的文创产品,从而形成“文化感知-兴趣激发-即时消费”的闭环。这种“技术+内容+消费”的融合,正是阿里在合并国内外电商业务后所追求的“协同效应”的体现。
三、下沉市场布局与消费分层战略深化
在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分级加剧的背景下,春晚成为了阿里争夺“节俭型消费者”的重要战场。数据显示,2024年拼多多、抖音电商在下沉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攀升,而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增速则面临压力。为此,阿里推出了三大针对性策略:全域流量整合、文化IP商业化以及交互简化设计。这些策略旨在通过打通各平台数据、结合非遗元素推出限定款商品以及降低中老年用户参与门槛等方式,来争夺下沉市场的用户。
图片
此举也是对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春节营销的反击。后者凭借“红包雨+直播带货”的模式,已赢得了年轻用户的青睐。而阿里则选择以“国民级IP+技术普惠”为差异化优势,来争夺非重叠用户市场。
四、行业启示:传统IP的数字化升级与竞争升级
阿里的此次布局揭示了互联网竞争的三大转向:从单点曝光转向生态渗透、从消费狂欢转向价值共鸣以及从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叙事。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品牌曝光,而是通过技术、供应链和数据的整合,将文化IP转化为商业闭环。同时,春晚合作也强化了阿里与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绑定,回应了政策层对科技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要求。此外,借助CGTN的多语种直播,阿里还同步触达了海外华人市场,为其国际电商业务埋下了伏笔。
图片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优势依然难以撼动,且技术投入所带来的用户留存率提升仍需时间验证。此外,如何在“促销费”与“防垄断”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悬在阿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阿里的春晚回归,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范式”的探索。当技术成为新基建、文化成为新货币、社会责任成为新门槛时,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已进入了“多维战争”时代。此次合作若能成功验证“科技赋能文化IP-激发消费活力-反哺实体经济”的路径,或将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


Copyright 2015-2023
山西扶摇而上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6409号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