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back

东经112°33′

北纬37°54′

这里是我的家乡

太原

微信图片_20220104150048.png

三山环绕,一水中分

繁华的都市与自然美景和谐共生

就是这座山水宜居之城

每天都上演着各种新鲜事

一点一滴

汇聚成忙碌而充实的一年

微信图片_20220104145235.png

这一年许许多多的瞬间

给予我们深深的抚慰

2021年即将过去

让我们重拾那份温暖与感动


建党百年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20104145301.png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太原

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

在这一年

随处可见红色元素

表达着庄重,释放着热情

各单位、社区、学校

以歌献党、重温誓词、知识竞赛

党史学习、表彰大会、文艺汇演

回顾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光辉历程

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太原古县城开城

微信图片_20220104145323.png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

经历凤凰涅槃的太原古县城

5月1日再次惊艳世人

这座延续晋阳文脉的古城

白天

热气腾腾,市井百态

傍晚

让你一秒梦回千年盛世


滨河自行车道通车

低碳出行 绿色生活

5月1日

全长75公里的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两条红丝带“镶嵌”在汾河两岸

成为太原一道靓丽风景线

市民通过骑行

既享受交通便捷

达到健身和通勤的目的

又可畅享

路在景中,景在路中的美妙感受


双塔公园开园

北方园林 移步换景

7月9日

双塔公园(一期)开园

一幅生态建设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里将成为海内外游客

了解和感受太原

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会客厅


佛首回家

相隔千年 宛如初见

7月24日

流失海外近一百年的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家”

这是近百年来

第一件从日本回到祖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

低眉一笑的背后

是一段沧桑的往事

总有一天

流亡的文物都会回归故里

那缕1400多年前的光

会重新照耀华夏


太原担当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8月7日

老军营小区一居民核酸检测为

单靶标阳性(N基因)

此消息打破了太原人周末的平静闲适

拉响了疫情警报

在各部门的快速联动和居民的有序配合下

仅19小时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

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太原阵地”


文明交通

用速度化解距离

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

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动脉中的重要血管

它呼啸而来,疾驰而去

而在地表之上

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公共自行车

组成了通达四方的立体交通网络

2021年8月9日我市还成为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鲜活有力的城市脉搏中

川流不息的太原人

每天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钟楼再现

抚今追昔 恍若隔世

如果说

繁华、老字号、商贾云集

是钟楼街的昔日印记

那么

历经一年又四个月修复改建后的钟楼街

融合、新业态、大型商圈

就是它的现代符号

9月19日正式回归的钟楼街

魅力无限、光彩绽放

“强磁场”效应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

用特有的情怀

重新审视、打量着这条承

载着满满回忆的老街


汾河四期开放

锦绣太原城 未来可期

微信图片_20220104145738.png

悠悠汾河水

贯穿着整个太原城

汾水养育千年并州

也见证了太原的城市发展

从1998年的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一期工程

到如今的四期工程

已经把汾河景区长度延伸到了43公里

至此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已全面完成

太原,正走向腾飞


太原速度

灾害无情 人间有爱

10月的太原

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5天时间全市平均降水量185.4毫米

总降水量相当于99个西湖水倾泻而下

全市受灾人数165997人

市应急管理局综合救援队从决定成立

到第一梯队赶赴第一救灾现场

清徐县孟封村

仅用了40分钟

随后还有

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在

紧张有序地清淤、除障、抢通、搬运

救灾队伍不断壮大

崇德向善、守望相助蔚然成风


暖心食堂

社区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

在今年年底前

我市将建成140个社区食堂

这些社区食堂开在居民区

方便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上班族

明厨亮灶、干净卫生

餐品新鲜、美味、可口

对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老人

有就餐优惠

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这一年
我们有太多的惊喜与感动
2021年
感谢有你
2022年
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来源:山西晚报




Copyright 2015-2023
山西扶摇而上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6409号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635号